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

一灯能除千年暗,一智能灭万年愚。 一念愚即般若绝,一念智即般若生。 忆弥陀即得清净,一心清净即是极乐.

Monday, December 08, 2008

中庸

四书 《中庸》之道 :
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
***********

解:
喜怒哀乐没发生时,叫做“中”;
发生后都符合节度,叫做“和”。
这“中”啊,天下的天性根本啊;
这“和”啊,天下的通达大道啊。
达到“中和”,天地各安其位,万物滋生繁育。


人生于平时皆得到平和中正之气,是滋养身体的自然进程。
只是因为了七情六欲才偏离了“中”道。

喜有所偏,怒有所愤,哀有所毁,乐有所忘,都是失“中”的契机。但如果能够喜而不过偏,怒而不过愤,哀而不过毁,乐而不过忘,那就是符合节度,符合节度的就叫做“和”了。

“中”当然是天理的根本,不可违背。

“和”自然是天理的大道,需要追求。

能够达到“中和”,是多么高的境界啊!


那真是天地各安其位,秩序井然,万物滋生而各按其时。万物和顺,天下太平。调节每个人的心情,使符合于节度。如果每个人的修养,竟能够联系到“中”与“和”,社会自然和谐和平,这是有很实在的意义的。


佛教我们的戒定慧,也就是要我们处事待人,须不偏不倚,凡事适度,以定力和智慧应对,不可极端失态。

可见古圣先贤与释迦牟尼佛的思想、见解、教学、行持,不谋而合,正是“英雄所见,大略相同”。

No comments: